三、千方百计为人才的调动提供方便。
新产品一旦被本县采用,即付重奖。布告上的大字十分显眼——正定县招揽人才的九条规定。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 河北日报6月12日通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河北日报记者 霍晓丽 刘荣荣 周洁 张博济济多士,乃成大业。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人才九条公开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县里就接待来信来访150人次,其中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但人才九条带来的引才聚才效应,多年后仍持续释放。每月一次视频例会,询进展,定计划,出主意,特派团定期深入企业解难题。新闻记叙的是他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
岸下村青年农民黄春生,文化程度不高,只是高小毕业。正定县破例为郝月普上户口、接工龄、上浮工资,并委以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化工实业公司经理的重任,上任后不到半年,他就为正定引来了11个项目。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秀珍来到自家公司种子繁育田内,只见她扯下一支麦穗,搓去麦糠说:你看咱们的种子饱满度、色泽等情况都非常好,也没有发芽和霉变现象。
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全省各地行动起来,守好全国1/4强的小麦产量。全力抓好豫北5市小麦备案繁种田收储,其他地区也克服困难,抓紧做好抢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小麦种子抢收与收储任务。豫北地区不仅是河南粮食主产区,还承担了小麦良种繁育的任务,全省60%以上的种子田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鹤壁等地,豫北种子田的收成,直接关系到来年的夏粮生产。让农户意识到买了保险能‘托底,抢抓有利窗口期,加紧收割。
农时不等人,秋作物早种一晌长势都不一样。今年极为特殊,往年收购只要干麦子,今年考虑到阴雨天气,我们合作社联系了面粉加工厂、饲料厂和乙醇厂,只要愿意卖,干湿小麦都能拉过来,应收尽收。
趁天抢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与雨赛跑,抢收是今年麦收的关键词。其中,6月2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85万台,日收获小麦1543万亩,创历史最高纪录。麦收期间,日收获超900万亩的有5天,累计达到5456万亩。6月7日,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确定745个收储库点,按照方便农民售粮、利于粮食安全储存、便于处置监管的原则,挂牌敞开收购受损小麦,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受连阴雨影响造成的损失。
河南组织4660台烘干机昼夜不停运转。根据今天收割过磅的情况,我大致估算一下,今年这6800亩种子田能筛选出种子400万斤,能满足老乡们13.4万亩地的播种需要在继续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下,教育部将启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部2020年推出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相比,第二批课程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范围更广,课程来自于804所本科高校,实现了所有省份全覆盖。
二是课程结构更优,5750门课程不仅覆盖了全部学科门类,而且覆盖了所有专业类。记者6月1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共有5750门课程获认定。
据悉,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57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1095门线上一流课程,47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8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76门线下一流课程,307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三是课堂改革更深入,更加注重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开放共享,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认定数量,进一步鼓励学校充分运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课堂改革更深入,更加注重线上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开放共享,提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认定数量,进一步鼓励学校充分运用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继续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下,教育部将启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示范带动更多高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57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1095门线上一流课程,47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80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76门线下一流课程,307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二是课程结构更优,5750门课程不仅覆盖了全部学科门类,而且覆盖了所有专业类。记者6月1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公布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共有5750门课程获认定。
据悉,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与教育部2020年推出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相比,第二批课程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范围更广,课程来自于804所本科高校,实现了所有省份全覆盖
这是记者12日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的消息。要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先进养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发支持,完善技术体系和规范标准,提高深远海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要落实检验登记要求,养殖工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按照养殖渔船进行登记,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主管部门制定规则进行登记。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远海养殖项目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要求。
据了解,意见坚持市场主导、科学布局、科技引领、绿色生态、安全发展原则,围绕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我国首个关于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意见提出,要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深远海养殖生产经营者要落实主体责任,遵守相关规定,做好风险防范。意见提出,要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发展深远海养殖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要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做精做好水产种业,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流通,培育区域性优质特色品牌,鼓励创建深远海养殖类型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要健全监管协作机制,建立由同级农业农村(渔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深远海养殖监督管理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能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于文静)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海警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意见,提出全产业链全环节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重点任务
记者6月12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试点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多项信用体系建设配套制度,培育一批诚信企业,发展一批信用经济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应具有较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基础,重视信用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保障,具有较为完备的信用监管制度。
试点工作鼓励文化和旅游有关单位探索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信用惠民便企,优化消费体验,打造放心消费信用环境。据悉,试点工作于6月启动,试点地区选择主要以地市、区县为主。
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有关单位与金融、信用保险、大数据管理等机构加强协作,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创新应用场景记者6月12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试点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建立完善多项信用体系建设配套制度,培育一批诚信企业,发展一批信用经济试点地区。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有关单位与金融、信用保险、大数据管理等机构加强协作,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评价结果互认机制,创新应用场景。据悉,试点工作于6月启动,试点地区选择主要以地市、区县为主。
试点工作鼓励文化和旅游有关单位探索运用信用手段释放消费潜力,推出以信用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信用惠民便企,优化消费体验,打造放心消费信用环境。试点地区应具有较好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基础,重视信用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政策保障,具有较为完备的信用监管制度
项目实施后,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0余亿元,吸纳带动20多万困难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推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及早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联合财政部分批下达2023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73亿元,占年度拟下达投资规模的90%以上,支持中西部20余个省份实施2000余个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的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全面提高至30%以上,并依托项目广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资产折股量化分红等新赈济模式,吸纳更多困难群众特别是农村脱贫人口、易返贫对象、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在家门口务工就业。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坚持把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快下达2023年度剩余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督促指导有关省份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抓实抓牢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工作,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坚持把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快下达2023年度剩余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督促指导有关省份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抓实抓牢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工作,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作用。